“我希望盲人朋友可以把我们这些中间人看成自己人,不要把我们看成是对立面,把我们看成是大公司的‘鹰爪’,那样我们就很难去有效地沟通。” 黄希彤表示。
作为腾讯产品信息无障碍化的倡导者,黄希彤是在10月14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无障碍产业发展”分论坛上,谈到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的痛点时做出上述表述的。
黄希彤所自称的“中间人”,是指和他一样在百度、阿里、腾讯、微软、IBM等互联网公司里致力于推动产品的优化,使盲人等视障人士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通过网络阅读、购物、社交、娱乐、出行……的人。
之所以有可能会被当做对立面,黄希彤表示是因为一项改进有时候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办法去正面的去回应这些”。
这样的体验,相信不少公益人同样会有。面对一项需要漫长时间完成的项目,究竟该如何坚持?
百度、阿里、腾讯、微软、IBM这些大公司在推进盲人无障碍使用互联网产品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是谁在推动着这些工作?
我国有1300万视障人士,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秘书处今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显示,63%的视障者认为互联网的价值非常大,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或命运,37%的视障者认为互联网有价值,互联网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
视障者日常上网的需求,包括社交(包括聊天、逛论坛、刷微博、微信等)、看新闻、看书、听音乐、玩游戏、购物等;随着视障者的收入逐年增加,理财也成为视障者上网做的主要事情之一,除了选择银行理财、证券、保险等传统理财方式之外,一部分视障者还选择了像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类的理财产品。
为此,他们的手机中也像正常人一样安装了很多APP。在受调查的视障者中,有33%的视障者在手机上安装了11个—20个应用程序,安装了21个—30个应用程序的视障者占29%,安装了30个以上应用程序的视障者占24%。
那么,他们是怎样实现上网功能的呢?83%的视障者在操作手机、电脑的时候是完全依赖读屏功能的,14%的视障者是用眼睛看结合着读屏功能操作手机、电脑的,读屏软件已成为视障者的“眼睛”。
然而,与此同时, 66%的视障者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水平一般,互联网产品勉强能让视障者使用,另有20%的视障者认为信息无障碍水平不好,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很难使用。产生这种反差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的确有很多互联网产品无障碍体验不好,视障者根本无法使用;第二、部分视障者对手机、或者电脑操作不熟练,导致在操作互联网产品的时候遇到一些障碍。
视障人士遇到的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但并不容易。
没有意识到视障人群这类用户的存在,是推动信息无障碍工作的第一个障碍。
据阿里集团天猫事业部、阿里信息无障碍小组成员梁有余回忆,他们接触无障碍的问题是在2011年。
2011年的时候,当时的淘宝网做了一次改版,导致盲人卖家店主无法在系统上发布商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意。有卖家打电话给淘宝客服,当时客服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当时没有帮助这位店主解决问题。
“后来有一位店主就找到了一个浙江当地的媒体,曝光了这个事情。这个新闻被上传到我们的内网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我们的工程师之前不知道我们还有一些这样特殊的用户,他们不光是我们平台上的买家,甚至是平台上的卖家。” 梁有余表示。
意识到,自然需要改变。但如何改进成为问题。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几乎所有的开发人员都不是视障人士,并不了解视障人士的需求,这是第二个障碍。
“我们让我们的工程师,戴着眼罩来体验他们自己研发的产品。反馈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产品经理说产品是我设计的,但是我闭上眼睛,我依然无法使用这个产品。还邀请了一些外部的一些盲人的买家卖家来公司给工程师做一些分享。” 梁有余表示。
即使这样,工程师们还是会因为缺少亲身体验而在改造中出现问题。在这里,盲人工程师就显得特别重要。
“懂IT的高端的残障员工非常难找,我们人事部门就跟各级残联建立了长期紧密的联系,就是为了找这些残障员工,然后人事也会早早地去到大专院校去盯着这样的人。” IBM大中华区信息无障碍中心经理赵海丽表示。
真正进入到技术环节,同样涉及到多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这种改造往往是针对单个产品、单个项目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第三个障碍。
黄希彤就表示:“我们虽然推动了很多产品的无障碍化改造,但缺少回归测试的环节。”就是说,一次改造之后,当版本升级后又不能用了。
“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这两年我们努力在推进的一个方向就是把无障碍融入到我们产品普通的测试流程里面,让它在每个版本或者至少每个大版本,发布前的时候可以进行一轮的回归测试,确保以前已经改对的东西不要在以后的版本里面又把它改错。” 黄希彤强调。
由于目前在这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强制要求,推进中往往存在不小的难度。“即使不做,可能也没有人去告我们,也没人约谈我们,所以都靠情怀。”百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郭力表示。
情怀是一种动力,但这种动力不是强制性的,在企业内部也是如此。对于这些互联网公司中致力于推动信息无障碍工作的人来说,在部门之间协调也会不得不面对各种问题,这是第四个障碍。
“当我们说起信息无障碍这件事情的时候得到认同是很容易的,但是真正需要各个业务部门配合时,进展会很缓慢。他们会有业绩指标等需要应付。” 赵海丽表示。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司事务总监王岭则表示:“我们信息无障碍和公益在总部是完全分开,在中国是做公益的人兼着去做一些跟信息无障碍相关的事情。我们碰到什么问题常常要找回总部的专门做信息无障碍的部门。这就导致其实有好多技术都已经开发好了,但是就是落地落不了。”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信息无障碍工作仍然在不断推进中。
“我们做互联网,本来就是要去打破各种边界去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 黄希彤表示。而信息无障碍工作并不是只有盲人收益,中国还有2亿多老人,视力下降的他们同样需要。
2013年底,信息无障碍研究会、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微软(中国)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致力于联合多方力量、系统性地推动中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至今已发展到35家成员及相关单位,包括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相关单位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专注于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NGO,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秘书处单位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于2014年初组建了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团队,至今已为联盟成员单位的近40个主流互联网产品如QQ、微信、百度输入法、手机淘宝、支付宝等提供了信息无障碍的优化支持。
蔡勇斌就是其中一员。他的主要工作简单来讲,就是对当下主流的互联网产品进行测评、挑BUG,把有碍于视觉障碍者使用的页面或产品设计如实记录,并提出改进方向,形成报告递交给合作方的产品公司。
“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工程师团队为我们找出的Bug已经有1000个了。”腾讯手Q开发工程师何金源表示。
除此之外,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还通过开展信息无障碍论坛沙龙等活动,协助互联网公司将信息无障碍融入产品开发及维护流程,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优化,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发布专业技术文档、媒体倡导,倡导更多互联网公司及IT从业者关注信息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