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首页 | 登录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欧洲社会创新教父”迈克尔·诺顿:当下是“立业为善”的时代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2-16 19:52:00 阅读量: 390

blob.png

第二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2016)于11月20日在中国深圳成功举办。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到该论坛的发起人迈克尔·诺顿先生。这位年过七旬的英国老人,将自己半生的时间都致力于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坚持寻找创新的行动方法。此次采访中,诺顿先生分享了有关中国社会创新的看法与规划,同时为读者普及了何为“立业为善”。

blob.png

   通过企业解决部分社会问题

   NBD:第二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2016)在深圳成功举办,作为发起人之一,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总体感受?

  诺顿:2015年12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之一,正为应对全球变暖做出积极努力(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和使用国)。此外,中国还在大力推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也包括解决环境方面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认为,当问题出现时,就必然会有解决之法,也必定能从这些解决方案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商业机遇。过去几年,已经有“社会企业”这个概念出现,这是一种创新文化(19.2400.110.58%)——很多问题不再依靠非政府组织(NGO)或慈善机构,而是通过企业的途径来解决。

  因此在2015年,我聚集了一些来自欧洲、亚洲的专家、创新者、孵化机构、投资机构代表,共同商讨举办一个论坛,为投资者和创新者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热烈的反响和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决心把它延续下去。

  今年,我们设置了九大主题演讲,演讲者来自美国、南美洲、欧洲、东南亚以及中国本土。我们还设置了一个竞赛单元,由五位环保创新者进行项目展示,这些都是交流想法和寻求合作的好机会。中国现在存在这样“分享创意”的需求——这也是发起亚洲环保创新论坛的初衷。

  NBD:接下来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计划吗?

  诺顿:目前我们启动了2017年论坛的筹备。不过举办论坛也只是我们要做的一部分,我们还希望能促进一些实际的合作和成果。例如,我们正在努力向中国引进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的一些课程和项目;另外,我们还准备在中国推广“世界100个最佳可持续项目”(Sustainia100)。

   成熟企业更能做到“立业为善”

   NBD:您曾说“立业为善,善业自成”(Good Business is Business for Good),到底什么样的企业具备这样的特质?

  诺顿:我举几个例子。Desolenator是一款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烧水以获得蒸馏水的获奖设计产品。全世界有将近十亿人缺少可靠的洁净水来源,如何才能将这款产品的市场售价以及售后维修成本降低至这十亿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势必需要一大笔投资。对于Desolenator公司来说,无论是专利授权还是企业合资都蕴含商机。Desolenator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它的销量,还在于那些产品使用者们实实在在受益,以及他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摩拜单车是一项为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应运而生的新产品。通过一款APP,用户可以知道附近最近的单车在哪,并且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车辆的解锁与付费。它的初衷是要鼓励绿色骑行,减少城市拥堵——这都是可以量化的(通过骑行里程数、减少的碳排放量等)。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就遵循了“立业为善”的概念。

  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品牌之一。他们在非洲推出了一款产品——“卫宝”香皂,希望通过更好的卫生习惯来降低细菌感染和疾病传播。而在这款产品的营销推广中,联合利华也发起了一些健康相关的活动,同时还与政府、健康中心、学校合作,共同将这款香皂以及它蕴含的社会理念传递至公众心中。这种形式,反过来也让联合利华获得更加客观的盈利。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线上销售平台之一。他们有一个项目,是帮助偏远地区人民通过像京东这样拥有广阔市场资源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这个项目,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为京东自身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NBD:这些企业的共性是什么?与企业社会责任(CSR)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诺顿:上述这几个例子,本质上与CSR不同。企业在做CSR时,通常是把公司盈利的0.5%~2%用作社会价值,这样做的同时,其实是希望得到一些回报,具体可以是诸如提升公关形象、增强品牌忠诚度等市场效应上,也可以是员工在慈善活动或社区服务的参与感上。所以企业的CSR部门往往与公关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企业社会责任相对于企业慈善来说,更为聚焦,但它也有局限性,只有最多2%的盈利占比会投入到社会部门。

  而我们所提倡的“立业为善”,则是将整个企业和它的业务运营,都致力于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其本身仍旧是逐利的商业行为。在新的市场开发具有这样属性的产品,不仅企业从中获益,造福社会,也回馈了股东。这是一种“Business for Good”,同时也是“Good for Business”的,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较为成熟的,在资产、品牌、供应链、物流及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比新兴的社会企业更有可能做到“立业为善”。

  我们正在中国推广这样的理念,明年也计划与一些咨询公司、基金会、学术机构开展合作。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潮。那么现在,应该步入了“立业为善”的时代。

blob.png

   人 物 介 绍

   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英国杰出的社会创新家,被誉为“欧洲社会创新教父”、“英国社会企业家教父”。1995年他创立了志愿行动创新中心(CIVA),成功孵化了一系列英国国内及国际社会公益项目,例如“我的银行”(MyBnk)、“青年银行”(YouthBank)等。他曾先后创建了扶持英国早期社会企业发展的“无限基金”(UnLtd)、帮助优秀社会企业扩大规模及社会影响的“国际社会特许经营中心”(ICSF),以及社会企业众筹平台Fundit.Buzz。

  迈克尔·诺顿还在开普敦大学商学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任教,开展社会企业及社会创新相关的培训课程。他支持和发起了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鲲鹏计划”,帮助那些商业模式相对成熟,亟待规模扩张的社会企业进一步成长。2015年初,迈克尔·诺顿在中国发起了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并提出了针对商业企业的“立业为善”(Business for Good)可持续发展理念。

  迈克尔·诺顿也是诸多关于筹款和慈善状况书籍的作者,包括《全球筹款人手册》、《完全筹款手册》等,他所著的《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经翻译在中国出版,深受读者喜爱。



841 点赞